所謂會議目的地,就是大家愿意去開會的地方。會議目的地通常指的是具有一定面積的區域,會議策劃人可以在該區域內順利地完成會議及其附加的各種活動,參會者可以在其中獲得比較完整的會議及旅游體驗。按照這一定義,會議目的地可以大到一個國家、一個省份、一個城市,小到城市里面的一個區域、一個小鎮甚至是一個架構完整的大型會議旅游度假區。
之所以存在“會議目的地”之說,就是因為“會議”這種活動具有明顯的區域聚集效應——大家會不約而同地去某些地方開會或者舉辦活動。為什么有些地方會成為受歡迎的會議及活動聚集地呢?道理很簡單——這些地方具備了更多的會獎活動策劃人和參會者想要的東西。也就是說,會議目的地競爭力水平的高低,跟這個地方所具有的吸引會獎策劃人與參會者的要素及其展現的效果有直接關系。那么,通過分析會議目的地吸引力相關要素及其表現特點,就可以相對準確地測量出目的地的競爭力水平,而做好這項工作,對于指導會議目的地規劃與建設,進而促進會獎旅游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認為,通過對以下幾個問題的討論,對于分析中國會議目的地及其競爭力是有幫助的:
會議目的地到底為誰而建?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回答起來卻不那么容易。這其中至少涉及兩個問題:一是人們總是在有意無意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來規劃和建設所謂的會議目的地,至少從結果上看是這樣;另一個是會議目的地的規劃者和建設者們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會議采購人、策劃人身上,而沒有去關注目的地實際使用者——參會者的實際訴求。
有了會議中心就成了會議目的地了?
沒有會議中心,不是會議目的地,這個問題不大。等到某個地方有了一個像樣的會議中心之后,人們心中一流會議目的地的感覺馬上就出來了。“會議中心=會議目的地”的簡單化推論模式是有害的,它讓我們忽略了嚴密服務與精細化的體驗對于會議及獎勵旅游活動成功的重要意義。
會議目的地能否自發形成?
答案是否定的。盡管中國目前的很多看似成功的會議目的地大多是自發形成的,那也不能說明這樣的目的地就是未來成功的典范。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會獎活動及其運營管理會變得越來越“精密”,如果目的地缺乏統一規劃、設計及有效運營,其自發成長過程中所帶來的缺陷勢必會逐一暴露出來。
會議的本質是什么?
為什么會議要和旅游扯在一起?對于會議的本質及其運行規律的正確認識,是構建一流會議目的地的基礎。誰都知道會議是企業、社團運營管理的基本工具,是人們開展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那么開會就開會,為什么還要休閑娛樂呢?這是因為會議的服務對象是人,而人天生就有著強烈的休閑娛樂的本性,一旦有機會就會釋放。實踐表明,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滿足人們內心的休閑娛樂訴求,對于提升會議的效果是很有幫助的。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實現會議的目標,會議策劃人、采購人就需要不斷尋找更有吸引力的目的地,以滿足人們持續增長的娛樂需求。
由此看來,要構建一個受歡迎的會議目的地,并在市場競爭中勝出,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很多的,既要考慮會議組織方的利益,也要考慮參會者的需求;不僅要保證會議作為一項工作需要出色完成,也要給參會者在“吃、住、行、游、購、娛”方面帶來更多全新的體驗。因此,可以說,會議目的地建設是一場長期的、系統的而且是永無止境的戰斗。
綜合分析,會議目的地競爭力評價的要素如下:
會議目的地競爭力要素評價表
總體分類
|
二級分類
|
細分要素
|
功能類
|
核心功能
|
會議、展覽、餐飲、住宿
|
支持功能
|
城際交通、區域交通
|
服務功能
|
會議專業服務、旅游基礎服務、政府服務
|
經費類
|
比較成本
|
交通成本、現場成本、旅游成本、運作成本
|
增加收入
|
政府補貼、協助增加會議收入
|
減少支出
|
場地、住宿、餐飲、交通、旅游等
|
吸引力
|
設施及場地
|
標志性建筑、特色場地、旅游綜合體設施
|
旅游要素
|
吃住行游購娛
|
目的地形象
|
人們對于目的地品牌及其特征的總體感受
|
氣候及環境
|
氣候條件優越性、自然環境的生態性及獨特性等
|
其他吸引物
|
包括品牌性會議及活動等
|
會議策劃人、采購人以及參會者對于目的地的訴求雖然有很多,而且其中有些主觀感覺的因素難以量化,但我們還是要朝著可分析、可測量、可比對的方向持續努力,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將目的地規劃、建設及其運營管理當成一種科學的、系統性的、嚴肅的工作來做。
文章改編自《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