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會議》雜志協助舉辦了一個北京某區商務會獎企業的座談會,參加者是區內高端酒店和商務會獎公司,主要目的是請從業者為區旅游委在商務會獎旅游發展方面提些建議。大家發言很積極,可發言的內容更多的是對于行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的抱怨,“訴苦”的味道明顯大于提建議。在北京辦會的“四大弱項”——環境、交通、政治性因素、成本中,成本過高、利潤微薄成了大家討論的主要問題。“低價微利”在會獎業不是什么新話題,可這個問題在大家談話中顯露出的“嚴重性”,還是超出了我的預期。從現場傳遞的信息看,似乎每個人都深陷在“低價微利”的泥潭中,誰都沒有辦法解脫。至于給政府提的建議,大多跟這個問題有關:出臺會獎扶持政策——主要是資金支持;政府出面協調,限制酒店業的“惡性低價競爭”;場地價格“奇高”,服務還不到位等。
一個會議公司的負責人說,這些年,會議支出列表中的17項指標都在上漲,唯獨會議采購方、組織方的預算沒有增加,有的甚至還在下降。兩頭擠壓,會議公司的利潤基本沒了。是啊,京滬的一些知名會獎公司,規模在增大,利潤卻在不斷減少。一位業外的朋友看了幾家會獎公司的利潤清單,搖搖頭,什么話都沒說。面對這種情況,會獎公司也沒有什么好招——成本上漲的事情管不了,能想的辦法只有在內部——或減少一個部門,或削掉幾個人。這樣一來,有些公司只剩下了一堆“光溜溜”的業務部門。公司內部提供支持的,除了老總和財務,別的沒了。
如果說某一地方、某一領域或者某一階段出現上述情況,可能沒有什么,可全行業、長時間都在“低價微利”的泥潭里打轉轉,一定會叫人覺得很揪心。處于這樣一種狀況中,想讓人們考慮得很長遠,的確有些難:
第一,專業培訓熱不起來。
照理說,會獎活動產業也不算小,全國從業者算起來幾十萬人總會有的,可專業培訓總是搞不出陣勢來,不管是早起從美國引進的“CMP認證”(會議專業人員認認證培訓)、《會議》雜志與人社部舉辦的“會議運營管理師”培訓或者別的什么。培訓的質量高低先不說,主要是企業沒有太大的積極性派人參加。企業負責人的苦衷可以理解:培訓雖有必要,但由于人員流動太快,剛培訓完就走了,不劃算。還有就是,利潤太低,不敢養“閑人”,所有的人都得放到業務部門去,而業務部門卻很難有時間去參加專門的培訓。培訓是行業成長和發展的基本推動力量之一,如果一個行業不把學習和提升作為主要的工作內容之一,說它健康、充滿活力,有些牽強。
第二,社交功利化。
雖然大家都知道,企業是盈利的工具,人們的社會交往都有很強的目的性。盡管如此,人們還是不喜歡特別功利的人。無奈的是,我們行業的從業者,很多都變成了“業務機器”,搞得客戶“很不爽”。或許是環境使然,但到處都是會走路的“業務機器”,想讓人覺得很舒服,很難。
第三,缺乏創新創意的環境。
不知道是什么緣故,會獎活動行業被劃入到了“文化創意產業”的范疇,雖然只是那個范疇邊緣的一份子。這倒是一件好事,可以激勵人們搞創新、搞創意,凸顯行業價值。可實際情況是,除了一些公關活動公司之外,會議與獎勵旅游公司幾乎沒有什么創新創意的氛圍——養不起高待遇的創意設計人才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公關活動公司最近也叫苦不迭——利潤下降正在動搖企業創新創意的基礎。我不知道,沒有了創新創意,人家還會不會讓我們這個行業繼續留在“文化創意產業”的家庭里,徒占虛名。有人說,不去銳意創新,是“低價微利”惹的禍。我不知道,但我想,把原因歸到這兒,更多人會愿意聽。
第四,沒多少人去關注新技術、新產品。
如果我的判斷沒有錯,會獎活動產業就是全中國新技術應用程度最低的領域之一。別說投入巨額資金搞科研、搞開發引領時代潮流了,就是把其他行業已經成熟的技術拿過來使用,這種情況都不多見。到現在為止,我們常用的技術還是多年前延續下來的那些東西,像在線注冊、簽到、抽獎、調研等。會獎新產品開發也是一個難題——很多人都需要新的會獎產品,可沒有人愿意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去做這件事兒。很簡單,現有的市場狀況和運行機制,不太支持這樣的事情。
沒有新技術,如何提升效率、如何改進體驗?沒有新產品,會獎企業的提案怎么更新、目的地的吸引力如何構建?
第五,行業地位有待于提高。
影響行業地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創新力、從業者收入水平等。會議及活動的社會影響力這幾年一直看漲,可會獎活動產業的經濟影響力并沒有讓社會各界所認知——這是一個沒有社會聲音發出的行業。為什么會是怎樣?還得從“低價微利”中找原因——沒有多余的力量來做業務之外的事情。全行業的企業家們都在為生存而戰,那么“行業地位”之類屬于“精神范疇”之內的事情,只能放放再說了。
一個健康發展的行業應該做而我們沒有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之所以沒有做,人們都覺得理由很充分。這就不難理解,一個懇談會、一個同行見面會,很容易就演變成一個“訴苦會”。靜下心來想一想,造成這種狀況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這種狀況與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快速進步、消費能力的持續提升、科技的突飛猛進等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一個只會在低價層面上徘徊的會獎活動產業是未來中國所需要的嗎?當然不是。在一個相對成熟的行業,低端企業爭價格,中端企業競產品,高端企業比的一定是品牌。全行業都在打價格戰,這種局面一定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不過,我們得做些什么,等到那一天到來的時候,我們都還在。